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组织工作 >> 基层组织建设 >> 正文
基层组织建设

宁德师范学院“支部好案例”展示(二)

发布时间:2024/06/11 20:15:54   【字体:

党建畲族文化双结合 共创实践育人新风采


一、党支部基本情况

语言文化学院教师第二支部成立于2017年11月,现有15名正式党员,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硕士生导师5人,博士学历4人,叶蔚春同志担任支部书记2022年11月,本支部作为首批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验收通过。2023年11月,顺利完成省级“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验收工作。本支部主要承担汉语言文学专业和少数民族预科班的日常教育及服务联系群众工作,支部党员先后参与成立畲族文化研究中心、两岸民族文化交流与实践教育基地、国家民委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闽东之光”畲族文化教育中心等10多个教学、科研平台及14个校外畲族文化实践教育基地,并围绕20多个各级各类教学或科研项目、15个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个教学或科研创新团队和“畲族歌言传承班”等开展畲族文化实践教学和文化育人活动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支部力量。

二、案例内容

背景成因

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对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实现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着重要意义。闽东是全国最大的畲族聚居区,畲族文化资源丰富。畲族文化是“闽东之光”的重要组成部分,涵括着畲族红色文化、忠勇精神、民族团结、灿烂的文化传统等基因,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思想教育、民族文化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提升创新创业技能等均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近年来本支部依托多个畲族文化教育和研究平台开展全程多维协同的畲族文化育人活动,紧紧围绕闽东畲族文化实践教学基地”,协同企业、畲村、民族机构等组织师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校内外实践教育活动。同时,本支部根据支部党建工作和民族文化教育特点建设了大量的实践教学基地,完善了产学研合作机制

)典型做法

本支部充分利用本地区畲族文化资源优势,调动多方积极性,从多个维度开展以畲族文化为核心的实践教育,通过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提出的“闽东之光”“滴水穿石”“四下基层”“摆脱贫困”“巩固民族大团结”等系列主题活动,借助“实践育人平台+科学研究平台”,组织学生开展畲族文化田野调查、民族文化采风、两岸少数民族丰收节、畲族文化讲解员大赛、廉政教育演讲比赛、弘扬畲族文化党日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活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本支部在“党建畲族文化双结合”育人工作实施过程中主要采取以下做法

1.师生党支部共建,创新党建+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师生党支部共建的形式,支部教师党员联系学生党员,确立以“党建+地方民族特色文化培养人才的育人标准,开展弘扬闽东之光”为核心的教学活动。整合校内外各种人力资源,借助畲族文化、闽东之光等文化资源,优化课程,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加快实现党建+创新人才培养目标,营造有利于培养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新能力和思想品德的育人氛围。力求促进当代青年培育民族意识、弘扬“闽东之光”的理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更多致力于民族团结进步、扶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时代新型人才。

2.提升实践教学,优化党建+畲族文化育人体系。通过构建各类教学科研平台,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为一体,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民族情感、思维能力和体现自主性、开放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实践教学体系。支部党员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深入学生群体提供专业性的指导,将畲族文化融入到育人中去,如指导学生参加畲族文化讲解员大赛、经典诗文诵读大赛等,体现了支部组织育人的作用,发扬了闽东之光和时代精神,同时也提升了学生专业技能水平。

3.加强对外联系,打造党建+校企合作模式。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多维协同配合,并以支部党建工作为核心,增强校村合作、校企合作力度,提升了人才培养的水平,完善了人才培养的模式,激发了学生在实践中的学习畲族文化的热情和研究潜能,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支部党员响应国家号召,主动投身乡村振兴之中,带领学生深入畲村开展田野调查,以科技特派员的身份服务地方,建立了良好的校村互动和联系。

(三)实绩实效

本支部借助实践教学和科研平台,依托相关科研项目和实习实训、创业孵化小组等活动,磨炼学生的实践技能与创新创业能力,构建党建畲族文化双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整体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与协同创新能力。主要成效如下

1.党建与畲族文化双结合实践育人体系化,开展以“弘扬闽东之光,传播畲族文化”为主体的实践教学活动,建立“基础训练——综合提高——研究创新”的阶梯式实践教学体系,注重教学与科研、理论与实践、基础训练与研究创新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利用课程优化、实践磨练、师生互动等环节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归类,组成理论化、系统化的模块教学体系,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实践教学体系。

2.党建与畲族文化双结合育人途径立体化,即调动相关师生的积极性,借助各个平台、教学科研团队和校内外开展的各项活动,加强与民族文化研究机构、企业、协会、民族文化传承人等协作,多维协同配合,并以实践教学基地为核心,充分利用畲村实践基地,增强校村合作、校企合作力度,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立体化地实现本支部模式构建与人才培养协同推进的育人目标。  

3.党建与畲族文化双结合育人方式特色化,即以弘扬“闽东之光”、传播畲族文化为主轴,立足闽东区域文化特色,利用“中国扶贫第一村”、“四下基层”下党乡、畲族红色文化等地方特色资源,通过田野调查、现场教学、场景化实践、调查报告或论文写作、视频作品展览等方式,打造富有特色的育人模式,创新畲族文化育人方式,拓宽人才培养渠道,提高育人效益。

4.党建与畲族文化双结合合作模式多样化,即通过“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多方拼盘式合作”“分段对接合作”“交换生学习”“联合培训”等模式,盘活校村、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机制,完善“认知与基础——体验与实践——创新与综合”的阶梯式实践教学体系,开展丰富多样的畲族文化教学、科研和实践活动,打造本支部富有特色的育人品牌。

佐证材料


1 支部组织师生到中华畲族宫调研


2 支部组织畲族文化讲解员大赛活动


3 支部组织师生参加校企合作实践活动